星期一, 11月 28, 2005

2006 賽程表更改

2006年賽程表更新,中國站跟日本站對調

03/12 巴林
03/19 馬來西亞
04/02 澳洲
04/23 聖馬力諾
05/07 歐洲戰
05/14 西班牙
05/28 摩納哥
06/11 英國
06/25 加拿大
07/02 美國
07/16 法國
07/30 德國
08/06 匈牙利
08/27 土耳其
09/10 義大利
09/17 比利時
10/01 中國
10/08 日本
10/22 巴西

明年想去中國看F1的人看來要打消念頭了,十一黃金週耶,要跟上億人搶交通工具可不是開玩笑的。

星期四, 11月 10, 2005

Andrian Newey 跳槽 Red Bull

空力大師Andrian Newey宣布離開McLaren,明年將加入Red Bull。他在2001年原本就要跳到當時的Jaguar(現在的Red Bull),不過最後一刻被Ron Dennis給硬生生檔了下來,現在終於如願以償。

Andrian Newey在McLaren待了八年半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98年那台MP4-13,開幕站兩台McLaren將第三名的Schumi拋開快一圈,整年維持壓倒性的空力優勢(當然那年Ferrari硬撼到最後才分出勝負的底力也是很恐怖)。不過到2001年以後,他設計的車就沒像以前那麼猛了。在90年代末期,F1空力設計的主流分成Newey的低車鼻與Ferrari的設計師Rory Byrne領導的高車鼻。隨著FIA以安全理由調高車高,Newey似乎頗不適應,也只好向高車鼻靠攏,甚至還出現了MP4-18這個完全失敗作(據說不是他操刀的)。

有趣的是跟Red Bull的合約是從明年的2/1生效,而且McLaren並沒有要冰凍Andrian Newey的意思,不像他離開Williams時被合約綁了半年,Newey現在還在設計明年McLaren的MP4-21,應該是將車體概念搞到好吧。可惜他加入Red Bull的時候,明年的車架大概都已經設計完成了,不然明年的Red Bull跟Ferrari採用一樣的引擎、一樣的輪胎,真想看到Andrian Newey跟Rory Byrne兩個當代空力大師單挑看看哪!

Andrian Newey的戰績:
1990~1997加入Williams車隊,贏得92、93、94、96、97的車隊冠軍。
1998~2006加入McLaren車隊,贏得98年車隊冠軍。

星期日, 11月 06, 2005

Renault 勝因分析

津川哲夫在F1速報日本站上面的專欄分析今年為什麼Renault會拿到冠軍。第一項當然是Alonso這個「十年一度的天才」(80年代是洗拿、90年代是Schumi),冷靜、強烈的學習力、能維持整場賽事的精神力、富於計算的思考力.....跟剛出道的Schumi相當類似。

另一個當然是車隊的力量。Renault車隊的哲學跟其他人有非常顯著的不同。他們不要特殊突出的部分,不需要獨特性、不需要侵略性的設計。從2000年到現在,Renault車隊的設計主軸從來沒有改變過,而是不斷一點一滴的演進,這種堅固保守的思維在今年得到了回報。

對於Renault,「Big Name」是不需要的,講求的是車隊的團結,個人在這框架下面都可以被犧牲。Team Work是首要條件,原本外界質疑的「英法死敵」組合完全看不到一絲裂痕,所有部門都忠實遵守「冠軍第一」的守則開放性討論。也因此,Renault對於車隊冠軍的重視遠超過車手冠軍的意義。

這樣的哲學充分反映在今年的R25上面。設計的理念不是「我要在哪方面取得優勢」,而是「如何利用我的弱點達成全面性的平衡」。例如為了引擎的耐用性犧牲速度,而將這個任務轉嫁到空力和機械力學部門去;不採用現在主流的七速變速箱,仍然維持舊式的六速變速箱以追求最高的耐用度,利用增加的重量轉而幫助車體後半部的平衡.........等等。比起Mclaren今年另一次元的速度(100分)和另一次元的耐用度(50分),R25的目的是「所有項目都85分」,而這個任務也確實達到了。今年的Renault拿到雙料世界冠軍,是整個車隊「組織力」的表現,無話可說。

星期四, 11月 03, 2005

新車隊加入

在Jordan跟Minardi這些私人車隊都以經費不夠選擇撤退的時刻,前F1車手鈴木亞久里成立新的車隊加入F1,名字就叫Super Aguri Formula 1 Team。而且不是Red Bull或是Midland採用買現成車隊的方式,而是採用付四千八百萬美金入會費的方式加入F1。

引擎採用Honda的V8引擎,輪胎使用Bridgestone,車手之一為佐藤琢磨,日本味相當濃厚。之前有傳聞說當BAR Honda fire掉佐藤的時候,引來一堆日本車迷的抗議,甚至到本田東京總公司示威。本田高層緊急會商做危機處理,才會臨時成立一支新車隊容納佐藤琢磨。日本的民族力(財力?)真是可怕啊。

雖然有本田當靠山,可是車架目前還沒有著落。FIA的規定是車架不能用買的,不過這中間灰色地帶很大,幹個BAR005的車架過去應該沒什麼問題。工廠設備採用Arrows之前留下來的,主要贊助商可能是Softbank這個日本第一的軟體商。車架問題最後的解決方式應該是Honda成立一家子公司提供Super Aguri F1 Team,意思也就是後者其實是Honda的b team。

Anyway,明年應該看得到22輛車上場了。只是....這個取名的sense令人無法理解啊....Super ugly?

星期一, 10月 31, 2005

Alonso 與 Briatore 不和?

Briatore是Alonso的經紀人,可以說是他的伯樂,將他引進F1更帶到Renault發展,成為最年輕的世界冠軍。不過F1速報日本站的八卦表示,Alonso已經受不了Briatore什麼都要管,連他剪不剪頭髮都得事先報備的管理方式了。徵兆是,Alonso 拿下世界冠軍的巴西站,Briatore並不上去頒獎台慶祝,而且車隊一起照的紀念團體照他也沒出現。更有甚之,當天晚上開的慶祝晚會他更是直接坐飛機飛回歐洲去,表面上的理由是要趕回去看工廠的情況啦,但他們兩個的不仲說因此傳開來。

另一方面,除了不報備剪頭髮以外,對於主要贊助商的宴會,Alonso以「必須專心爭冠」為由拒絕出席,Briatore據說也是相當不爽。現在Alonso感到最麻煩的地方是,他的身價節節上漲,而且明年跟Renault的合約就到期了,很多車隊都想私底下跟他接觸,但他們都不想跟Briatore打交道,使得他處於有行無市的尷尬處境中。如此看來,明年的車手市場裡會相當暗潮洶湧哦。

星期日, 10月 30, 2005

2006年 Qualify 制度

13:00~13:15 全員出場,最後五名排16到20,其他15名時間RESET。
13:15~13:20 廣告
13:20~13:35 剩下的15名出場,最後五名排11到15,其他10名時間RESET。
13:35~13:40 廣告
13:40~14:00 最後十名出場爭取1~10名,不過必須搭載比賽油料。

車輛調整:從Qulify開始到比賽開始之前都不能作車輛的調整。
加油:在前四十分鐘可以任意加油,前四十分鐘被刷下來的那些人可以再比賽前加油;在後二十分鐘出場前的十名車手會被秤重,然後在比賽前必須將在這二十分鐘內消耗的油量加回來。
換胎:任何時候都可以換胎,但一個車手在三天賽程裡只能用七套胎。

簡單的來說,前四十分鐘是輕油量大鍋炒,跟上世紀末的情形一樣。後二十分鐘是重油量大鍋炒。

疑問:如果在最後二十分鐘爆缸的話,是排11還是排20(No time)?

星期三, 10月 26, 2005

2006年賽程表

03/12 巴林
03/19 馬來西亞
04/02 澳洲
04/23 聖馬力諾
05/07 歐洲戰
05/14 西班牙
05/28 摩納哥
06/11 英國
06/25 加拿大
07/02 美國
07/16 法國
07/30 德國
08/06 匈牙利
08/27 土耳其
09/10 義大利
09/17 比利時
10/01 日本
10/08 中國
10/22 巴西

澳洲因為舉辦聯邦運動會(Commonwealth Games)的關係,將開幕戰拱手讓出。原本謠傳的日本富士Speedway沒有加入,傳出財務危機的比利時也沒有被取消。

星期二, 10月 25, 2005

2006年的新規定

1. Qualify 制度大改: 分成15分鐘、15分鐘、20分鐘三段。第一段15分鐘,全部20台車都出來比,最慢的5輛排16?20;第二段15分鐘剩下的15台出來比,最慢的五輛排11?15;最後20分鐘最後十台車決定前10名。不過最後20分鐘的這十台車必須搭載比賽油料出來比。

沒有提到引擎爆了怎麼辦,也沒有提到是一次一台車還是大鍋炒,可以出來幾次等等。這個制度擺明了就是給贊助商爽的,初心者大概很難懂誰跟誰在比什麼。

2. 可以換胎: 一胎制大概是腦殘FIA最蠢的發明,還好只有糟蹋一年。朝令夕改的問題就是,當初想要節省的研發經費口號根本就喊假的。

其他未定事項:CDG Wing、單一輪胎供應商、光頭胎。

星期一, 10月 24, 2005

腦殘FIA的新主意

F1越來越不好看了。四溝輪胎、提高車高、提高前翼高度、減少尾翼擾流片、不能換胎.....一直在降低車子的下壓力,美其名是為了安全降速的需求,但是誰要看250公里的母雞帶小雞啊!?我要看超越!!

為什麼現在的F1很難超越呢?主要是因為車體的空氣力學實在太完美了,在車尾會有非常強大的亂流區。後車只要太接近前車,前方的下壓力就會喪失而很難控制。只能抓一點點slip stream就趕快閃。所以現在一場比賽看不到幾個超越,只能看在Pit裡面的戰術運用。

於是,腦殘FIA的最新主意是,把尾翼給拆了。將大主翼拆成兩面小主翼在後輪後面以降低亂流區的產生,叫做CDG Wing (Centreline Downwash Generating Wing)。搞成這樣,車子的後半部會很不穩定吧?

這是跑電腦模擬的結果。上面是現行大尾翼的空力狀況,下面是CDG Wing的結果。可以看出亂流的確明顯減少,不過沒進一步模擬對前車的影響是什麼。FIA打算在2007最晚2008年推這個設計,如果加上之前提出的寬光頭胎,2008年以後的F1應該會蠻多超越鏡頭可以看的。

對於這個設計,除了車隊的工程師會傷腦筋以外,贊助商會很不爽吧,少了那一大片尾翼當廣告。F1可是商業運動啊!應該會在哪裡補回失去的面積吧。